时间:2020-01-17 08:57:00 发布人:黄秋实 浏览:
走出高血压认知误区
高血压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不表现出任何症状,直到出现心、脑、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,因而被称为“隐形杀手”。对于高血压,人们普遍存在着许多认知误区。而这些误区可能导致患者不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病情,从而使病情加重,甚至引起冠心病、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。
误区一:没有不适症状,血压轻度升高,不需吃药
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,能吃能睡,所以认为不需要药物治疗。然而专家表示,高血压可以是一个没有症状的疾病,但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不是由临床症状轻重决定的,即使是轻度血压升高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。
根据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》,初诊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。“高危患者”要立即接受药物治疗;“中危患者”需要监测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1个月,再根据评估确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;“低危患者”则需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,如改变不良饮食习惯,减轻体重等,监测3个月之后再确定是否用药。
误区二:清晨高血压无关紧要
清晨血压是指清醒后1小时内、服药、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,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:00~10:00间的血压。很多患者常常忽视了清晨高血压。然而专家表示,血压在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,清晨通常是一天中血压水平最高的时段。研究显示,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在清晨时段的发生率最高。所以,必须重视清晨血压管理。除了自身的病理、生理学原因之外,降压药的选择也十分重要。要遵从医嘱,选择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的,能够真正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。
误区三:血压正常后再吃药,血压会越来越低
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,血压已经正常了,天天服用降压药会使自己的血压越来越低,这是不科学的。药物和食物一样,每天都要进行代谢,患者服用维持剂量的降压药,就像每天吃饭维持生命一样,不会使血压越降越低。
专家提醒,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,大多数人需终生服药。血压忽高忽低地波动对心、脑、肾等器官危害极大。所以即使暂时控制了血压,也不可私自停药。
误区四:只用服药,不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
血压高,服药很重要,但只注重吃药是不够的,非药物治疗也直接影响降压效果。
专家认为,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。不控制不良生活习惯,会继续损害血管,加重高血压。所以,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,包括减肥、限盐、合理膳食、戒烟、有氧运动等,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
误区五:只用吃药,不用复诊
有的患者自己按照处方买药,长期不去复诊。专家提醒,每个人的病情不是一成不变的,由于各种原因,血压会有所波动。降压需要保持长期稳定。
首先,定期测量血压,检验疗效。
其次,降压强调个体化用药,最好每天或每周定期测血压、做记录,掌握用药量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,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最适宜。
最后,坚持定期复诊,让医生根据变化,准确地指导用药。
误区六:使用保健品降压更安全
有些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,不愿长期服用西药,而依赖非药物治疗法。实际上,许多宣传夸大养生疗法和保健食疗的功效,说可以代替药物治疗,这都没有科学验证。
大多数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、饮品以及降压器具(如降压枕头、降压手表、降压项链等),并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。即使有,降压作用也很轻微,难以达到治疗目标,还会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,最终危害健康。
误区七:使用中成药降压更安全
还有人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,降压效果也更好。实际上所有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。正规厂家生产的西药使用说明书非常全面、详细,即使发生非常低的不良反应亦被详尽列出。但市面上某些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很简单,副作用也可能未完全列出,患者需要仔细辨别。同时有些中成药只是短效降压药,单纯依靠中成药或服药不当可能引起血压波动,危害更甚,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姚安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为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,多位医护人员到过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,对老年性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断、治疗、康复有缜密的方案,科室购置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,并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血管疾病等,临床疗效显著。
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诊
就诊地址:姚安县中医医院门诊一楼老年病科
联系电话:0878—5722535